
天津建筑用砂資源特點及市場概況
天津作為北方重要的港口城市,其建筑用砂主要依靠外部輸入與本地資源結合供應體系。受地理條件限制,本地砂源主要分為兩類:一是通過海河等內河航道運輸的河砂,此類砂粒經自然沖刷呈多棱角狀,級配優良,含泥量控制在5%以內,適用于C30以上混凝土配制;二是渤海灣沿岸的海砂資源,年開采量約800萬立方米,需經淡水沖洗降低氯離子含量至0.03%以下方可使用。
受京津冀協同發展政策推動,天津年均建筑用砂需求量維持在4500萬噸左右。市場供應呈現多元化特征:河北唐山、滄州等地機制砂占比約35%,通過公路運輸4小時內可達;內蒙古赤峰天然砂經鐵路專線運輸占比25%;山東東營水洗海砂經天津港中轉占比20%。值得關注的是,天津港自2019年起建立砂石綠色物流專區,實現年吞吐量1200萬噸,采用封閉式皮帶輸送系統降低粉塵污染。
當前市場呈現三大趨勢:環保管控趨嚴推動機制砂應用比例提升至40%;裝配式建筑發展使特細砂(模數1.6-2.0)需求年增15%;智慧工地建設帶動預拌砂漿使用率突破60%。價格方面,2023年第三季度中砂(粒徑0.35-5mm)到場價維持在85-95元/噸區間,較2020年上漲18%,主要受運輸成本增加影響。行業正積極探索建筑固廢再生骨料技術,目前北辰區試點項目已實現30%替代率,為可持續發展提供新路徑。